“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,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。”这是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箴言。在“天天皆是读书日”大阅读观的引领下,山西省吕梁市朝阳小学以“1+X”阅读“悦”成长系列课程为载体,促进学生在学习阅读和通过阅读来学习的螺旋发展模式中塑造“可持续生长的阅读品质”,培育终身学习者。
阅读是美好的,处处有好读之书
(相关资料图)
“校园就是读书场”,学校架设儿童与图书紧密联结的场域,让环境成为阅读的重要资源,致力打造读书与读的环境互为观照、相得益彰的阅读圈,有效放大阅读和环境的双育人功能。
从儿童视角出发,形成阳光阅读生态圈。绿太阳阅览室、暖暖心绘本馆、超星云图书屋、向阳花书吧、班级图书角等阅读区,小书迷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亲近图书;年级共读、师生同读、好书互换、好书漂流活动中,小书迷们在共同阅读中以书会友、乐享图书;在阅读项目化主题实践中,走进大自然、科技馆、博物馆,在没有围墙、没有边界的阅读中探寻图书。“处处有好读之书”的校园成为阅读的磁力场,吸引小书迷们享受阅读的美好。
阅读是甜蜜的,天天皆是读书日
在提升“1+X”阅读“悦”成长系列课程育人效能的同时,让阅读有方向、阅读有路径、阅读有引领的理念落地落实。
让阅读有方向。基于“读什么”比“怎么读”更重要的共识,在“读什么”的层面上提出“三个倡导”:一是融合性,书目的选择要和课标、教材、学段目标、教学目标融合;二是开放性,倡导多学科阅读,涵盖儿童文学类、历史类、地理类、绘本类等多学科门类;三是适切性,从儿童的角度、立场去选择书目,多方研讨并精准制定校级、年级、班级荐读书目。学校系统、科学规划《朝阳学生三学段荐读书目》,年级和班级荐读书目动态更新,荐读书目与校本图书资源、导读课、好书推荐、书评论坛有机融合,让孩子在好书籍中获取好营养。
让阅读有路径。“1+X”阅读“悦”成长系列课程中的“1”意为精读1篇或1本,指向深度;“X”意为海量阅读,指向广度。“1+X”阅读涵盖了群文串读、单元整读、整书导读、经典联读、名著课程、成语课程、随课微写等内容,贯通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、学生自读与师生共读、输入与输出、单学科与全学科之间的阅读链条。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全学科阅读,例如在“跟着诗词去旅行”项目化学习中,设计了“追寻诗人足迹”“这边风景独美”等学习单元。以诗人足迹为线索,绘制路线图进行解说;以观景为主题撰写导游词,师生一起身临其境,感知诗词经典的文化魅力。有效整合了文学、历史、地理等多个学科元素,融入了音乐、美术、书法等艺术形式。一年一度的“悦读嘉年华”,以“融合性+创造性”的思路,设计“我与书中人物面对面”戏剧节、“我是讲书人”论坛、“书香我传递”淘书会、“我是校园小诗仙”擂台赛等活动课程,搭建起多元阅读、深度阅读的舞台。
让阅读有引领。一是在研究中引领,学校通过课题研究、理论研读、专题研训的“三研”方式,把“1+X”阅读“悦”成长系列课程的实施与教师教学、教研链接起来,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跨越。成立教师阅读工作室,列出指导书单,形成骨干引读、同伴共读、教研带读、内外联读的研读模式。开展了“小学语文低段整本书阅读策略实践研究”“‘1+X’多元阅读教学策略的探索与研究”“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构成之基础——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与提升研究”的课题研究。在阅读领域梳理经验,为教师们提供教学研究的方法论,融研究与教学于一体,持续优化教师阅读引领力。二是在陪伴中引领,形成分享式家校读书共同体,使家长与教师观点认同、方法趋同、目标相同。开展“同过一个节”“同读一本书”“同写一心得”和书香家庭创建活动,整体提升家长阅读引领力。
阅读是荣光的,学生乐做书香少年
发挥评价机制的指挥棒功能,构建“绿太阳”阅读评价体系,包括学生、教师、班级、家长四个层面。从阅读数量、阅读习惯、阅读能力三个维度进行衡量,实现了从课内到课外、校内到校外的有效延伸。“绿太阳”评价办法注重过程性和多元性,不以简单的数字作为衡量标准,评价意图在于激励和激发。设计“我们的阅读存折”记录阅读过程,阅读成果通过班级申报、年级认定、校级审核存入“阅读银行”,以“读书小学士”“读书小硕士”和“读书小博士”的称号激励学生,让阅读及时获得有效反馈,促使“可持续生长的阅读品质”这一目标真正落地。
学校还把阅读当作生存发展的基因,从阅读时空、阅读兴趣、阅读速度、阅读习惯、阅读体验等维度向阅读高质量的内涵进行探究。“1+X”阅读课程的“X”意味着无限可能,“1+X”的多元阅读形式也有着无穷的组合方式。而更重要的是,“X”意味着学生个体的无限独特性和发展的无限潜力。未来,我们将把不断提升和优化学生的阅读品质作为根本,深挖“1+X”阅读课程的领跑价值和育人功能,培育爱读书、多读书、会读书、善读书的终身阅读者,让每一个孩子乐做书香少年,都能成为最快乐的读书人。
(作者:孟变华系山西省吕梁市朝阳小学校长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华声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36 联系邮箱:55 16 53 8 @qq.com